5月25日下午,我院2011年校慶學術報告會在光華樓東主樓811舉行,吳中偉副院長主持了會議,我院全體教師及研究生代表參與了本次報告會👩🏼🔬。
高順全、劉鑫民、金日、吳中偉四位教師結合自身的研究領域分別從漢語語法學、社會語言學、中外關系學、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等方面為做了精彩的報告。
高順全老師的報告《漢語史的“結果+動作”語序》綜合利用量化考察與個案剖析的方法,通過多部歷史文獻的考察來探索漢語史上“結果+動作”語序的演變歷程及促使其變化的內在原因。
劉鑫民老師的報告《模因論視野中的漢語詞匯變異——以回族漢語為例》借助新興的“模因論”為理論工具🧑🏻🍼,細致整理了回族社團中漢語特色詞匯的分類特征😴,深入調研了漢語詞匯發生變異的原因及路徑⏭🎒。
金日老師的報告《陳季同:晚清公共外交第一人》界定了公共外交⛹🏽▫️、政府外交、文化外交的概念異同,以豐富的史料梳理了陳季同在晚清中國公共外交史上的重要意義。
吳中偉老師的報告《語法教學的理解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——兼談語塊教學的意義和內涵》以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語法教學實例為切入點🧑🏼🎓,劃分出語法教學的理解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🦖,探索利用語塊教學的方式協調兩種目標間的關系。
期間,與會的各位老師和同學紛紛就報告者的觀點、論證依據、資料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🪣,現場氣氛熱烈、和諧。學術報告會獲得了我院廣大師生的好評與歡迎🧑🏿🍳,同時作為迎校慶活動之一,已成為每年我院教師展示🔂、溝通學術科研成果與信息的重要平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