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 名: 要英
電 話: 021-65103812(0)
職 稱: 副教授
教研室: 漢語系二室
郵 件: yaoly@vip.sina.com
教育背景/學術經歷
教育與學術背景:生於1966年10月,1982年考入蘭州大學中文系,分別於1986年、1989年獲得文學學士、碩士學位。1989-1992年在山西大同市政府經濟研究中心任《大同經濟研究》編輯🧖🏽♀️,1992-1995年於凯捷体育官网中文系攻讀文藝學專業博士,1995年獲文學博士學位🥧,同年進入復旦凯捷体育娱乐從事對留學生的教育工作至今。
研究方向
對外漢語教學文化方向
所授課程
20世紀中國文學🦸、現當代名作選讀➖、高級漢語讀寫、聽說等
研究成果
1、《中國現代主義尋蹤》(吳中傑😽、吳立昌主持)1995年學林出版社,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🤷🏻、《中國喪葬文化》1997年沈陽出版社 3、《茶與中國文化》(與王國安合著)2000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、《20世紀中國文學》2001年學林出版社 5、《現代漢語概論》(陳阿寶主持)2001年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,國家漢辦項目 6、《中國審美文化論》(吳中傑主編)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,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7、《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:中國文學與文化科目考試指南》(陶黎銘主持)2003年華語教育出版社,國家漢辦項目 <主要論文與文章> 1🙎🏿♂️、《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形態的語言尋根》,《蘭州大學學報》1995年2期 2、《道家的語言觀對中國古典文論範疇的統攝》,《海上論叢》第一輯1996年 3🧑🏼⚕️、《中國古典文學理論的示指性偏向與漢語言傳統的淵源關系》🤽🏻♀️,《漢學論叢》第一輯1997年 4👨🏽✈️、《澳門:東西合璧的文化綠洲》,《亞太論壇》1998年6期 5💹、《從都市經濟的特質看茶文化的推陳出新》🤲,《漢學論叢》第二輯1999年 6、《百年回眸望中國--社會生活》💍,《人民日報》1999年12月27日 7🈶、《上海:從容面對全球化經濟浪潮》,《國際市場》2000年7期 8、《美國網絡經濟的遠見與近憂》,《上海國資》2000年7期 9🤣💇🏽♂️、《韓國文化市場有限開放》,《新民晚報》2001年2月12日 10🚵🏼、《先進文化與高尚人格》,《解放日報》2001年7月8日 11、《韓流:被文化包裝的商業》,《上海經濟研究》2002年6期 12、《發達國家中心城市信息化水平比較研究》,《2002年上海經濟發展藍皮書》 13、《世博會:凝聚新上海的精神與風範》↖️,《文匯報》文匯時評欄目2003年12月5日 14🛠、《外電筆下的小康中國》,《社會觀察》2003年試刊號 15、《上海居民關於環境、資源等問題的微型調查》,《2005年上海環境資源藍皮書》